【写作杂谈】《金圣叹评水浒传》第八回中的写作心得

前话:由于最近懈怠于学习,决定在lofter上发表些学习心得,当一个作业来催促自己要多看书。

第八回开头在野猪林里,林冲眼看要命丧小人手下,突然鲁智深来救场。
前文里,林冲上街买了刀后中了高太尉奸计直到此处在流放途中面临生死危机,鲁智深只陪林冲买了刀,后文就不再出现了,而此处如天降神兵般出现在野猪林。
因为林冲中计受屈的故事线很紧凑,而且必然要他流放,鲁智深是不宜在这件事中插手的,只能后面再安排出场。
有人看我说了,可能觉得——怎么林冲就活该被流放呢,鲁智深早点出来救场不就好了,刻意这么折腾林冲。
可是你写小说会这么写么——主人公陷入困境,但危机却是由另一个更闪光的人物来解决的。
如果林冲中计时鲁智深出现,估计就会变成——林冲听说高太尉找他试刀,去找鲁智深同去,两人同行或许就不易中奸计误入白虎堂了;又或者会是鲁智深听闻林冲受冤屈被流放,即刻去大闹一场。这样,原本是说林冲的故事,却又被鲁智深盖过风头了。
此处的故事安排,在鲁智深定居相国寺后,重心就偏向了林冲。应大费笔墨去写林冲,考究的便是如何突出林冲来。
那么在野猪林里,林冲被鲁智深救了,看起来好像违背了前面所说的。但一个大前提是,鲁智深只护着林冲到流放地沧州,林冲仍然没有摆脱高太尉的设计陷害,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火烧草料场杀林冲”一计。林冲面临的危机中,野猪林被杀是其中一环,鲁智深帮他破了一环,是给林冲续命,让他迎接后面更大的危机,也是交待完毕鲁智深这个人物。
又看鲁智深是如何天降般救场的:押送的公差正要敲杀林冲,突然林中飞来一根禅杖,打飞公差的棍;然后才现身,惊慌的公差眼中先见他体型胖大,再细察到他穿的衣物;然后才从林冲眼中点出此人就是鲁智深。
(原文: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指尖松树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金老很赞叹这段的节奏,我们也可以来品品。
原本就是棍棒将要落下,顷刻间就有一根禅杖飞出,以示神兵降临。现在我们套路看多了,觉得没什么,但仔细对比一下,大多数小说都写不出来这种感觉。它这里转得很急,一个将近一章没有被提及的人要登场了,在这一章开头就是飞来一根禅杖,将上一章结尾铺垫的林冲英雄末路瞬间扭转了。这也是因为前面铺得充足,才令这根禅杖如电闪雷鸣。
再看看鲁智深本人登场时是怎么出现。我们寻常写小说时,惯用一种脱离故事人物的角度,即上帝角度、及其客观的角度去写。譬如我写鲁智深出现的话,就会写成“鲁智深忽然从松林后跳出,大喝一声,提起禅杖便冲两个公差轮过去”。看起来还行,但对比一下原文,少了一味——没有紧张感。因为从一个没有紧张的角度上去写了。真正具有紧张感的人是文中正在经历的人,比如林冲面临死亡时,在他看来,那两个公差是怎么样的。在挨打的两个公差眼里,突然跳出的胖大和尚又是怎样的。故事里要表现出感情来,不是硬写几个形容词来交待,也可以尝试用角色的眼睛去看其他人。
然后看怎么将鲁智深的身份交待出来。前一句是从两个公差眼里看的鲁智深,只见其恐怖但不知什么身份。下一句就点出林冲认出来者是鲁智深,到这里才真正将鲁智深如神兵天降的登场交待完。如果这里不紧接着点出鲁智深身份,拖到鲁智深将那两个公差打得惨兮兮再让林冲喊停后再交待,节奏就会变得十分不爽快,因为前面其实已经让人预料到来人很可能就是鲁智深。前后的节奏一定要连贯,不要为了故作悬疑而拖节奏。
好,这段过后,鲁智深已经救下林冲了,不管是对林冲还是对读者,他都有必要交待一件事——为什么林冲中计受屈时他不出现。虽说安排了他不能在那段剧情出现,但不代表可以搪塞过去。这里分析的重点不是给鲁智深做了什么安排导致他不出现——因为这点其实只要符合情理逻辑就行,不必深究——重要的是,林冲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要一一补叙他当时在做什么,怎么说,才不会乱。
看原文。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
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
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到‘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
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原文并不分段,我分段只为看得明白些。鲁智深每一句,前半叙林冲,后半补叙自己,最后一句接到当下,层层次次,一丝不乱。鲁智深粗中有细的特点,也可由此得以一觑。
有时写小说为了省文字,如鲁智深这种情况,或许就一笔带过:“兄弟!洒家寻得你好苦!俺替你杀了这两个撮鸟!”。但过于简单的交待,显不出鲁智深情深义重,而且要写重要人物,就要往极致里写,鲁智深的每一句话,不管是不是在他的主场里,都要考究斟酌,不得使他有丝毫偏差。
鲁智深护送林冲往沧州,用他的蛮镇住小人,一路平安无事,行文节奏很快,处于略的部分,其中又有细的点,便是两个公差猜疑鲁智深身份。到鲁智深送到沧州七十来里,探得前路无险地,又震吓住两个小人,便终于回相国寺,结束了他的戏份。为什么不送林冲进入沧州?他送到或不送到,全看后面有什么安排。他送到,林冲就不会遇到柴进,要令林冲遇到那样的人物,鲁智深就必须再一次接受安排,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退场。这完全是看作者的功力。鲁智深退得有理,他毕竟是要在相国寺任职的,多日相陪已是情义之至,又令林冲不受公差所害,而且要说陪同到沧州,就必然牵扯进更多麻烦,鲁智深不得不出手,这样又会像前面说过的那样。
鲁智深退场,后半部分就是竭力写林冲了。前文鲁智深必须出手,不然林冲会死。可能又有人不明白,为什么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武功了得与鲁智深应当不相上下,为什么不反抗那两个弱鸡公差?
因为林冲还没有被逼到那个地步。
林冲的故事,就是要写他怎么被这些官场险恶人心叵测逼得走上梁山。高太尉陷害他本想至他于死地,奈何父母官还有点良心,判了林冲流放,林冲知道自己大难不死,甘心受刑。林冲在野猪林将被杀,说不准若鲁智深不来,他会不会自己截下那根水火棍,但既然有鲁智深来救场,他就不会逃,继续去沧州受刑。到后面火烧草料场时,他终于得知高太尉心心念念要他死,连番设计,他在这个体系里已经没有任何希望,所以才走上梁山。这点先按下不表。
林冲一直处于隐忍的状态,又是判流放又是休妻,又被公差折磨还险遭杀害,真真是英雄末路景象,写得林冲外强中干的感觉。于是鲁智深走后,就让林冲遇到柴进,让柴进对林冲的知遇来体现林冲的价值。柴进对林冲的种种态度,其实都是在制造一个小高潮,将林冲这个人的能耐拔起来。然后正面写林冲时,林冲也还是思量再三,不轻易与洪教头比试,因为他隐忍的状态是一直都在的,不是说遇到稍微得意的事就开始放浪形骸了。但林冲的这种外表的弱,被他内在的强撑起来了,所以不会令人看不起林冲这个人。在柴进的正衬和洪教头的反衬下,林冲在这个低谷迎来一个小高峰,形象也立了起来。
但在进入沧州后,这个小高峰又降下去了。这里林冲虽然还暂时没有受到生命威胁,但在牢里要用银两疏通公差,又要用柴进书信贿赂得一个好差事,不由悲从中来。悲什么?林冲何等英雄气魄,却不得不处处小心与好处疏通各方,以求一处安稳。林冲一路来的险境,不得不说大多“由不义财起,由不义财终”。高太尉卖通小人杀他,林冲又不得不用钱财求安稳,可悲可叹。
下回第九回,风雪山神庙和火烧草料场的高潮戏,林冲风雪中夜宿山神庙的种种细节大有看头,且听我下回分解。

评论
热度 ( 7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Blovt | Powered by LOFTER